在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剧烈变动的2025年,英特尔(NASDAQ:INTC)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行业神经。从出售Altera51%股份到第二季度财报的喜忧参半,从大规模裁员到18A制程量产,新任CEO陈立武正在推动这家百年芯片巨头进行一场战略重构。业内人士指出,这场重构不仅涉及人员精简、业务收缩,更包含对核心技术路线的重新定位,其最终目标是在英伟达、AMD等竞争对手的夹击中,为英特尔寻找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从全资收购到部分剥离 Altera过半股权出售

英特尔出售Altera51%股份的决策,是英特尔聚焦核心业务战略的重要体现。2015年,英特尔以近1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ltera,想借助公司FPGA技术拓展非传统CPU市场,增强在数据中心和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然而,十年后的2025年,英特尔却选择以87.5亿美元的估值向银湖资本出售Altera51%的股权,这一估值与收购时相比大幅缩水,英特尔对非核心资产启动重新评估。

交易完成后,Altera将跻身全球最大的独立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之列。英特尔保留剩余49%的股权,如此一来,既能集中精力深耕核心业务,又能通过股权分享Altera未来的成长收益,同时还能降低在非核心业务上的资源耗费。陈立武表示:“此次交易体现了我们聚焦核心业务、优化成本结构和强化资产负债表的战略决心。”这番表态与英特尔当下整体的战略收缩趋势相契合,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剥离边缘业务,把资源集中投入到客户端计算、数据中心及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

Altera的管理层调整也值得关注。从2025年5月5日开始,Raghib Hussain接替Sandra Rivera,成为Altera的新任CEO。Hussain兼具深厚的商业洞察力与工程背景,此前曾任美满电子科技(Marvell)产品与技术总裁,他的到任可能为Altera带来全新的发展思路。Hussain表示,与银湖资本的合作将助力Altera朝着成为全球领先的FPGA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目标迈进。

作为FPGA领域的资深玩家,Altera在该领域积累深厚,产品已广泛渗透至工业、通信、数据中心、军工航天等战略领域,同时正加速在AI/边缘计算、机器人等新兴市场的布局。2024年Altera实现营收15.4亿美元,GAAP毛利润3.61亿美元,不过同期GAAP运营亏损达6.15亿美元。尽管处于亏损状态,但其在FPGA市场的技术优势与市场潜力仍备受关注。在完成独立运作后,Altera可能获得更大经营自主权,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以抢占FPGA这一增长最快、利润最高的细分领域市场份额。

回顾英特尔过往的并购历程,类似Altera这样的起伏并非孤例。2010年,英特尔以约77亿美元收购了迈克菲(McAfee),当时公司高管称此次收购将增强英特尔在无线移动和物联网新兴市场等关键领域的安全能力,宣称已将安全与节能计算和互联网连接一起列为战略重点领域。然而,这场并购在历经近七年的磨合后,最终以英特尔将迈克菲多数股份以31亿美元出售给投资公司TPG收场,英特尔仅保留49%的少数股权,并将内部业务重心重新放回硬件层面的安全性上。此次收购被视作英特尔历史上最失败的收购之一,原因在于迈克菲的软件业务与英特尔核心的硬件战略关联有限,二者未能产生预期中的协同效应。

除了迈克菲,英特尔在2017年以150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技术企业Mobileye,意图在汽车芯片与自动驾驶领域开疆拓土。起初,Mobileye在英特尔体系内继续深耕自动驾驶视觉技术,为英特尔带来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与市场影响力。但随着英特尔整体战略向核心业务收缩,Mobileye也走向了分拆上市的道路,英特尔通过保留股权的方式分享发展红利,同时减少对非核心业务的运营投入。从收购到分拆,英特尔在不同时期对市场趋势不断新预判并进行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

营收飘红难掩亏损困局 转型阵痛持续

据财迅通观察,英特尔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存在明显矛盾,营收超出预期,但亏损却进一步扩大。财报显示,英特尔第二季度营收129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119亿美元,同比持平;但在通用会计准则下,净亏损为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亿美元扩大81%;毛利率为27.5%,相比去年同期的35.4%下滑7.9个百分点。

分业务板块来看,客户端计算事业部营收79亿美元,同比下降3%;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事业部营收39亿美元,同比增长4%;英特尔代工营收44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他业务营收11亿美元,同比上升20%。客户端计算事业部的下滑反映出了PC市场的持续疲软,尽管部分得益于PC制造商为应对潜在关税而提前备货,但这种短期因素难以扭转整体趋势。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事业部的增长态势相对良好,英特尔在该领域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面临着AMD等竞争对手的挑战。 

其中,代工业务的表现尤为值得关注,44亿美元营收的背后是31.7亿美元的运营亏损,这意味着代工业务每产生1美元收入,就要承担0.72美元的亏损。英特尔称,如果14A制程工艺无法吸引足够外部订单,可能退出部分制造业务。

财报发布后,英特尔股价盘后下跌约3.7%,尽管营收超出预期,但亏损扩大、毛利率下滑等问题引发市场质疑。

对于第三季度,英特尔预计营收在126亿至136亿美元之间,GAAP准则下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24美元,非GAAP口径下每股收益预计为0.00美元。能否如期实现盈亏平衡,仍有赖于全球AI需求的兑现速度、公司重组效率以及核心产品线的市场检验。

裁员调产降本 押注AI与先进制程破局

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英特尔正在实施大规模的组织精简计划。

目前,英特尔已完成缩减约15%员工总数的大部分工作,预计通过人员缩减及自然减员,年底全球员工总数将降至约7.5万人。同时,精简约50%的管理级,按计划推进9月回归办公室的政策,这是近年来英特尔较大规模的组织精简之一。

配合裁员,英特尔在全球工厂布局上也进行了调整。不再推进在德国和波兰的项目,计划将哥斯达黎加的封装测试业务整合至越南和马来西亚规模更大的生产基地中,进一步放缓俄亥俄州工厂的建设速度,以提升资本回报率,将2025年总资本性支出控制在180亿美元。英特尔为了优化全球制造业务布局,提升资本效率,确保支出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陈立武在今年3月接任CEO一职,此前在半导体领域已有丰富经验。他表示:“我们将消除官僚流程,赋能工程师以更快的速度和专注力进行创新。同时,我们将削减支出,为未来的增长投资。这些是构建全新英特尔的基石——我们在第二季度已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重要步伐。”

在成本削减和组织精简的同时,英特尔将技术创新作为突围的关键。2025年第一季度,英特尔实施了组织架构调整,将网络与边缘事业部(NEX)并入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和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DCAI),以集中资源发展核心技术。

在新产品方面,英特尔推出三款至强6系列处理器新品,提升GPU在严苛AI工作负载下的性能,其中,至强6776P处理器将作为主控CPU应用于英伟达最新一代的AI加速系统DGX B300中。这一合作虽然未能直接挑战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但为英特尔在AI生态中争取到了一席之地,有助于提升英特尔在AI领域影响力。

此外,在先进制程领域,英特尔正全力推动18A制程的大规模量产。目前,基于Intel 18A制程节点的晶圆量产工作已在亚利桑那州工厂正式启动。作为首款采用该制程的产品,Panther Lake处理器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更多型号(SKU)则将在2026年上半年陆续发布。18A制程是英特尔当前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集成了多项创新技术,这一进展有望增强英特尔在先进制程领域的竞争力。 

同时,英特尔计划在2027年推出下一代14A制程,但节点是否进入风险生产、何时量产,将完全取决于能否获得已确认的外部客户订单;若订单不足,公司可能暂停甚至取消该项目。陈立武强调,这种“按需投产”的财务纪律是打造可持续代工业务的核心,需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间取得平衡。

万亿市值竞速下 重塑产业地位关键战

当前,英特尔面临着来自AMD、英伟达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英伟达凭借AI芯片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科技公司;AMD在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市场节节领先;台积电则继续主导全球先进制程代工市场。与之相比,英特尔当前市值约990亿美元,差距正在拉大。

在当前的行业态势下,英特尔的转型之路面临双重考验,既要靠降本、瘦身来修复财务、提升效率,又必须要在先进制程与AI芯片等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抢占市场制高点。

目前,英特尔战略正聚焦三个关键领域,打造财务纪律严明的代工业务,重振英特尔x86生态,优化AI战略。这些战略方向切中了英特尔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从短期来看,英特尔需要尽快实现盈亏平衡,扭转亏损扩大的趋势;从中长期来看,英特尔需在先进制程和AI芯片领域建立起竞争优势,重塑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地位。出售Altera股份、大规模裁员、调整工厂布局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必要步骤,虽然短期内会带来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英特尔轻装上阵,聚焦核心业务,提升竞争力。

对于英特尔而言,这是一场必须拿下的“战役”。一边是削减成本、清理冗余,另一边是重押AI转型与技术进化。这家昔日的半导体霸主正努力在业绩压力与战略调整间探寻新的增长契机。面对全球芯片行业格局的深刻变革,英特尔的转型成果既决定着企业自身的未来走向,也将重塑整个产业的发展轨迹。